事件梗概正规配资开户
2024年5月,青岛市即墨区田横岛旅游度假区山东头村的海益发养殖基地内,一对“00后”情侣万延廷和王琀瑢正忙着照料他们的海马。两人大学就读传媒专业,毕业后却选择回乡创业,投身海马养殖。2024年4月,他们从辽宁大连引进2000尾膨腹海马,经过一年多的人工养殖,数量已突破70万尾,预计很快将达到100万尾。
创业初期,两人面临诸多挑战。一次暴雨导致海水盐度骤降,造成三分之一的海马死亡,直接损失近10万元。此后,他们更加谨慎,安装海水监测系统,并得到村民帮助,用废弃材料自制抽水装置。2024年11月,海马数量突破30万尾,他们的故事被央视报道,吸引广泛关注。
随着规模扩大,两位高中同学林佳楠和仲昭坤加入团队。四人分工明确:万延廷负责视频拍摄和客户宣讲,王琀瑢主抓销售,林佳楠负责养殖和直播带货,仲昭坤则独立租棚试验不同水质条件下的养殖技术。
海马具有较高药用和市场价值,干品价格可达每公斤1万元以上。目前,青岛三处养殖基地年产值近8000万元。团队计划拓展海马科普研学、观光旅游等衍生业务,并希望将养殖技术推广至更多地区,甚至新疆等内陆省份。他们的目标是让田横海马像当地海参一样闻名。
---正规配资开户
四个年轻人回乡养海马,从2000尾到百万尾的奇幻漂流
五月的田横岛,海风裹着咸腥味钻进养殖大棚。万延廷蹲在池边,盯着温度计上的数字——18℃,这是海马最舒服的温度。一年前,他和女友王琀瑢还对着2000尾拇指大的海马苗发愁,如今这些小家伙已“开枝散叶”到70万尾,密密麻麻挤满整个养殖池。
“当初学播音主持的时候,谁能想到现在天天和丰年虫打交道?”王琀瑢笑着抓起一把海马食料撒进池子。这对“00后”情侣的创业故事,始于一次偶然。2021年摆地摊卖海参时,他们认识了一位大连的海马养殖户。听说这玩意儿“比海参还金贵”,两人二话不说掏空积蓄,又拉上王琀瑢的姐姐投资,凑够百万启动资金,把老家闲置的海参大棚改成了海马“产房”。
理想很丰满,现实却总爱开玩笑。去年夏天一场暴雨,混着泥土的淡水灌进养殖池,盐度一夜暴跌10‰。第二天清晨,池底漂起一层白花花的小海马尸体。“三分之一的家当就这么没了。”万延廷至今记得,那天他蹲在池边捞死海马,捞到手指发皱。后来他们在门口挂了块白板,每天检查三件事:氧气、温度、饲料。村民老宋看不过去,遛弯时总捎些废弃水管给他们改装抽水设备,“年轻人肯干,能帮就帮”。
转机出现在去年冬天。海马数量突破30万尾时,央视的镜头突然对准了这个海边大棚。那天万延廷正在拌饲料,王琀瑢举着手机冲进来尖叫:“咱们上电视了!”——这对播音生来说,可比拿奖学金还提气。很快,两位高中同学闻讯而来。林佳楠辞掉南宁的工作,一个月就学会调配三种海马饲料;仲昭坤更绝,直接在山南村另起炉灶,说要搞个“海马养殖分店”。
如今四人分工明确:万延廷拍视频、谈客户,王琀瑢管销售,林佳楠边养海马边直播,镜头前熟练得像老主播。“家人们看这只怀孕的雄海马,它可是‘超级奶爸’……”直播间里,一尾三四个月大的海马苗能卖10元,晒干后价格更是翻着跟头涨。中科院专家林强透露,全国海马年需求超500吨,但养殖量还不到零头。
眼下他们正琢磨新点子:把大棚改成研学基地,让城里孩子来看看海马怎么“带娃”;或者开发海马观光路线,毕竟这玩意儿长得像龙又像马,比海参吸睛多了。隔壁海参养殖户老张常来串门,有回盯着池子突然冒出一句:“你们这‘水中小人参’,说不定真能成咱田横新招牌。”
四个年轻人相视一笑,身后池子里,又一批海马苗正破卵而出。
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正规配资开户,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,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,我们将及时回应。
华林优配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